著作出版

【荳的早餐時光】從1到1+ 感到孤單的時候你會去哪裡?

More Detail

詳細資訊

詳細資訊

2020/12/14    ►►►

「如果你的目標是扮演某個角色或只是為了成功而奮鬥,你可能比較容易出現冒牌者症候群。
當你想擺出能幹創業者的模樣,而不是把焦點放在你想為誰及做出什麼貢獻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對!就是這個意思!

上週提到的首席和近期遇到的人,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但因為具備了看似成功的模樣,有不少人會買單。
然而讀到這裡,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會那麼在意像首席這樣的案例😏


 
在個人品牌形象課程裡,小荳會鼓勵學生要「以假修真」。
如果你想成為造型師,但現在還是學生、沒有很多經歷,
那麼讓自己穿搭看起來像造型師、有條理的工作桌、了解行內的資訊,
都會讓你更有說服力,可以更快掌握機會。
以假修真,跟冒牌者症候群一樣嗎?

這是我之前一直思考的事,也彷彿覺得他們這樣做我也可以理解⋯那到底怪怪的感覺在哪裡?
「冒牌者症候群的一個陷阱是,它容易讓人做出導致情況惡化的行為。
 
一人開始自我懷疑時,往往會想要自吹自擂,逞強作態。
他們開始為故事加油添醋,漸漸的塑造出一個偏離真實自我的錯覺。

這樣做不僅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錯誤的焦點上,最終也在扭曲裡迷失了自我。」
差別就在初心。
冒牌者症候群一心想要成功者的樣貌,而不是真的想做什麼事情。
 
想要成功,是個有點弔詭的目標。
以假修真,是有個真,真的要做些什麼。
這話題很難講,也在於我們的教育環境習慣追求一致、推崇一致樣貌的成功。
規定學生都做一樣的事甚至長一樣,以致於沒有從小練習辨認人的能力。
無論是辨認情人或是所謂成功的人。

 
遇到冒牌者症候群的人,有時候實在很難講,甚至也常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心眼。
理解(自己的心緒)到這裡,真的有種豁然開朗。這本書真的是解藥啊😆
(突然結尾,因為兒子午睡早醒,媽媽想完成po文放他玩,現在要把客廳翻過來了😂
從1到1+
馬可孛羅文化


2021/01/04    ►►►

「好萊塢這種情況在商業界並不罕見。
為了『有效地』管理醫院,醫療照護者依循著一套標準的療程規範,但是在那些規範下,真實的關照反而成了次要。
教育工作者必須依循既定的標準,那導致他們無法盡情發揮所長去激發學習的熱情。

人們會去尋找能夠追隨興趣及表達創造力的職業,但是在產業『體制』的嚴格約束下,任何人都可能失去自己最好的一面。」


 
這篇是在說,好萊塢電影<鴻孕當頭>、<飢餓遊戲>⋯,如何因為一個人的行動,而跳脫了過去選片的體制展露頭角。
考完大學聯考後,荳的人生就是在脫離體制。
高中之前大概算是挑戰體制😆
我曾經把馬尾吹得很捲,只為了不要碰到制服的肩線過關。你以為我很在意長髮嗎?
沒多久我就剪了范曉萱頭(你知道我說哪顆),我才不在意髮長,就是很無聊的想測試那樣會不會過關。
體制在我眼裡就是那樣,只關/管得住願意聽話的人。
我也知道許多人是在「體制內」玩到他們要的結果,何必衝撞呢?
但體制本身就是令我坐立難安。
而且到底憑什麼我要活在別人設定的體制裡,我的生命為什麼要別人來管?
真的很難。
我只是環境當中的一顆荳,要改變環境很難。
但就像一滴粉紅染劑可以染到整缸水,
說放棄也是說不出口的。
如果你也還沒有放棄,
推薦你這本書!
從1到1+
馬克孛羅文化
 
標籤貼成降,就知道有多喜歡而且需要再重翻。

 

 

2020/12/07    ►►►

感到孤單的時候你會去哪裡?
那天我紅著眼眶幾乎是躲進書店的姿態,
本來以為是去逛漂亮的
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 松山店
換個好心情。結果原來是去
遇見這本書<從1到1+>。

「『融入是歸屬感的最大障礙。』融入意味著調整自己以滿足別人的期望。

人一旦壓抑自己,也可能壓抑想法,由此可見有很大比例的潛在創造力就這樣消失了。」



抱著期待去開了一個會,然後發現對方不是我本來以為的厲害(但她在幕前是很厲害的樣子噢)。
有點像是首席那樣(還記得她嗎😄)。

可是在首席比啊康之前,沒有人說出對這個人的疑慮(包括我,我只有私下說😅)。
那天孤單的感覺是,我質疑的是他(的能力)?還是這世界定義的成功?
我不會成功了吧?如果所謂成功的人都長那樣的話。
成功到底是什麼?我在意什麼?

就在晃書店的時候想這些。順手拿了<我的學號是爸爸>,我需要爆笑(但結果我錯了😂如上篇所說,感動的亂七八糟。)
看到了<從1到1+>翻了一下內容,帶走。

當時翻看的內容是中後篇,(似乎)在講如何建立共同目標的社群。我想我這麼孤單,我需要。
結果,這根本是一本心靈書啊(我以為是商業書)。首先她大篇幅的強調,
「獨一無二」有多重要。

同時提出了現下「個人品牌的盲點」。

簡單說,個人品牌本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是自己的品牌,對吧。

但經過市場變成主流後,現在所謂的個人品牌,成為一種標籤。

專業的要長這樣、溫柔的是那樣。到底個人品牌是呈現自己,還是塑造一個假象?
匡!蹚!寫得太好了(起立鼓掌!)
(並沒有,兒子在午睡)

目前只讀了四分之一(你看他奪厚),還沒進展到中後段。
但已經獲得力量成效,踏進書店拿藥單,果然是最好的選擇😄

本想讀完再寫,但近期只想讀這本,荳的早餐時光 會空城,那就邊讀邊寫變連載吧😃
邊讀的時候也回看自己,我還真是個特異獨行的怪咖😅然後也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可以。
跟著連載,也慢慢來說一點怪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