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主題相符的形象
其中一位講者說,「我會講到我5歲的時候,我也在考慮造型是不是要可愛一點?」
「那整個演講除了那段小時候,會是什麼調性?」我接著問。
一邊動作的同時,一邊確認了這些細節,到後來一旁的夥伴忍不住問:「髮型跟他的主題到底有什麼關係?」
「如果演講的調性像是專業醫師分享憂鬱症的案例,即使中間提到5歲、小時候的自己,形象上當然還是以專業為主。
那麼我就會把齊平的瀏海破壞掉,變成比較有層次的髮型。」我接著說,
「但如果調性是一個陽光男孩,跟大家分享過去曾經憂鬱的自己,我會保留這個有點可愛的髮型,讓觀眾一看到你
就感受到你開朗的氣質。」
一邊講著髮型就完成了,講者客氣地說:「原來是這樣,我學到了!」
而身旁的夥伴則是大喊:「我剪頭髮這麼多年,怎麼從來都沒人問我是什麼職業、需要什麼形象!?」
電影造型裡的彩蛋
髮型真的不只是好看、修飾臉型而已。如果能讓你的形象、想表達的事情一目瞭然,那麼不管是演講或者工作,都會省力許多。更高明一點的做法,則是帶著隱隱的暗示。例如陽光男孩講著憂鬱症的過去,而他的陽光形象就是暗示著Happy Ending。
這是電影造型的教科書法則,如果你看到一個角色穿著乾淨的全白服裝,那麼通常代表他的經濟環境很不錯。
你想想如果是需要隨時席地而坐、環境裡會有灰塵油漬的人,會穿全身白、能保持乾淨嗎?
電影裡的三角戀,A女配B男,C男也跟A女產生曖昧,A女到底最後跟誰一對呢?你可以觀察他們服裝的顏色,
通常越到電影後面,兩人的穿搭色系越協調,就會是最後的一對。
這是在戲劇造型裡,隱隱暗示劇情時造型師會做的事。會讓故事不只發生在對白或角色情緒動作裡而已,許多畫面中的細節,
都是形成故事會說服人的原因。
把專業造型帶入生活
「說出影響力同學會」的形象溝通時,我就把戲劇造型的觀念帶給講者。
洪維廷醫師講的主題是「如果性別可以選擇」,身為一位女醫師,分享著從她出生被命名開始,就被期待著是一位男性。讀醫學院、出社會一路成為醫師,都處在男性居多的環境,成為媽媽後更感受到同為家長,但媽媽總是比爸爸多一份對孩子的責任壓力。她的先生跟孩子的互動很好、也非常支持洪醫師做喜歡的事,像是參與憲福的課程。「但我自己總會在一整天課程後,心裡感到抱歉,急著回家抱小孩。但同樣我先生出門一整天,回來也不會有這樣的愧疚感。」跟洪醫師聊到這的時候我超有感,「對對對!我每次上完課也是急著回家。」
我們只是在視訊裡討論演講形象,不小心聊起了媽媽心。看著洪醫師拍給我的幾張穿搭照片,其中有全黑的洋裝、有全深紫色的洋裝、還有一件深紫色裙擺中有桃紅線條的洋裝,而且有別於另兩件直筒俐落的裙型, 帶有線條的這件是傘狀的。
「就這件吧!桃紅線條、傘狀的這件比較活潑、女性。更能展現出妳要說,身為女性、感到驕傲的故事。」更感動的是,洪醫師在演講時還加入了一句說「就像我今天穿的裙子,性別如果能這麼多彩……」我非常確定這講詞是後來加的,
因為我們幾天前才決定服裝。
賈伯斯在簡報中永遠的黑高領上衣配牛仔褲,看起來俐落、極簡、生活感,這些形容詞也完全代表APPLE這個品牌。
當你站上台,即能傳達或暗示你所要演講的內容時,影響力可能在你還沒開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推薦你接著看
色彩的履歷書(上)白金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