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
大概是第3個月開始,相信我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方式養孩子的媽媽。
上週提到,我很早就讀過各種育兒書,對於想怎麼跟孩子相處,早就有期待和想法。例如,
我自己帶幾天、送去保母家幾天。
懷孕時提出這個想法,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覺得孩子會混亂、我工作忙不過來、會讓保母難帶等等等。
但這題我很清楚,我就是想帶孩子也想工作,
一定會有辦法的。事實證明完全沒問題~
這跟荳的工作性質有關,媽媽本身很擅於觀察、安排作息,而且我的作息本來也就跟上班族不同
(但有我自己固定的一套),所以我相信孩子也可以有屬於他的一套。
重點在於「維持」,不要隨意變來變去。
所以剛開始即使我還沒開始工作,也是在固定的時間送去。
保母有寫聯絡簿,紀錄吃、睡、
的時間,而且養成兒子的午睡習慣。我就依照在保母家的時間吃睡,很快的兒子就變得穩定許多。
(保母根本是接手月中的護理人員哪
)吃的部分保母是比較傳統,一週試一種食材的方式。
但我很早就知道BLW,很喜歡這種崇尚自由自然的飲食法,
加上爬文看到醫師建議多嘗試食材才是避免成為過敏兒(與過去的認知不同)。
最後綜合起來,就是我自己準備副食帶去保母家,是有肉有菜有澱粉(好像我的減脂餐
)的泥, 早午兩餐固定餵泥,保母不需要改變她的作法,但我也能給我要給兒子的食材。
晚餐我會給他壓爛的水果。5個月會坐後,晚餐就開始讓他嘗試自己抓食物吃。
假日跟我們出門,吃飯時間長,吃完泥也會讓他一起吃(我先準備好的香蕉、小黃瓜、紅蘿蔔⋯,或點餐裡的蒸魚)。
上週開始嘗試一點我們點餐裡的白飯、雞肉。
寫太詳細變育兒文了
其實是今天又再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我真是個各方面都很混搭的人
造型、工作方式、教學法、創業⋯,
我很少完完全全使用某一種系統/學派/理論。而是去了解各方之後,揉出一個自己的。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擔心餵泥+自己抓吃會混淆。
但就像有人說想親餵就不能瓶餵會混淆一樣,顯然我的吃貨兒子都沒問題

其中無論是喝母奶、配方、吃泥還是手抓食物,
我都會觀察他吃的狀況和喜好,再做細部的調整。這就是前面說我擅於觀察、安排的部分。
能夠混搭、彈性調整的前提,是對各方學派和「自己」充分了解。
隨心所欲的背後,其實是很懂規矩和原理,才能真正試出屬於自己的一套。

兒子3個月前有點後悔當初懷孕怎麼沒讀嬰兒照顧相關的書。一直被兒子追著跑、找資料爬文的感覺。
但後來才想起當初冷靜的自己,是刻意不看的

因為我其實很有「想要的育兒生活樣貌的核心」,大方向很清楚。
細節部分得依照現實狀況,那就且走且看,並讓專業的(月中、保母、荳姐)幫我定調。
而且做中學是最快又最有效率的方式,
雖然前3個月真的每天都好緊張常常在崩潰

但很快就發現,
育兒真的跟生命中的其他很像,
大方向有了,接下來就是想要怎麼做、去執行、檢討修正缺失、繼續執行。
然後享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