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妝髮穿搭除了漂亮,也是轉換角色的療癒時光

2023/07/04   ►►►

這張照片,用了哪一種顏色穿搭法呢?

比起當時的婚宴造型,我更喜歡這套出現的故事。
除了在視覺上有新的詮釋,更展現了Carrie這個角色個性的改變,能更包容更冷靜穩定地,穿出自己。
逝去的Mr.Big和逝去的Vivienne westwood,在這一瞬的畫面,都被好好紀念了。
 
 
 
「穿搭總是敗在顏色搭配?」
「皮膚黑千萬別穿『這兩種顏色』的衣服!」
「一張圖解決你上衣&下身顏色困擾」
當我在Google搜尋「穿搭配色困擾」的時候,這幾個大標出現在頁面最上頭,的確非常吸引人,
不過點進去看了圖文後,我也突然明白學生常常的哀嚎「我照做就還是看起來怪怪的啊~」。
其實並不是這些圖文有問題,尤其那種一張圖解決顏色困擾的整理,在我看來是非常強大啊,
但是,越是能夠簡化成一張圖的資訊,就必定只是一個簡單的通則。
我們隨便一件衣服的細節,絕對都比圖上的衣服、褲子示意圖還要繁複,單靠印刷簡圖上的顏色搭配來思考穿搭顏色,
顏色在不同布料上呈現出的質感,完全不是電腦畫面可呈現,這從畫面顏色轉化到實際服飾色彩的過程,是更有難度的。
「通則就當作一個基本參考就好,而不是使用手冊。」
無論是網路上的圖文或者是特地去測自己的膚色屬性,能有一個參考當然可以在茫茫色彩海裡抓到浮木,
但想悠遊自在地使用顏色,還是得靠自己不斷地嘗試和練習。
穿搭的最後一篇,我們就直接進入色彩海實做吧!
同色系色調,最安全的配色入門
同色系很好理解,同樣是藍色,有深藍、淺藍、海軍藍、土耳其藍,可以簡單想成是藍色系。
色調呢,你可以想像一下水彩,原本擠出來一點正紅色、正藍色顏料,是比較鮮豔的,加了水之後,顏色開始漸漸變淡。
假設我們可以很精準的控制顏料和水的比例相同,那麼相同比例的淡紅色、淡藍色,就會是同色調。
前幾年很流行的「莫蘭迪色」就是色調的一種。莫蘭迪色當中有藍有紫有粉紅,但不管什麼顏色,都好像帶有灰色調在裡面。
所以即使把綠色和粉色,原本幾乎對比的顏色放一起,也都因為同是莫蘭迪色調而和諧。
現在就打開衣櫥看一眼,你的衣櫥裡,佔最多的顏色是什麼顏色?(色系)
有沒有相同的色調呢?(看起來都是鮮豔的或者帶粉色?灰色調的?)
色1+1,輕鬆跳脫顏色舒適圈
很多人在用色的卡關點,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搭配。
「這件紅裙子很好看,但我不知道該怎麼配上衣!」
「不想總是穿藍白灰,但到底該從什麼顏色開始嘗試呢?」
「鞋子也要同色系色調嗎?這樣要幾雙鞋才夠!?」
這時候我都會請學生拿出包包,倒出包包裡的東西。
「蛤?全部嗎?」同學們一臉莫名,卻又帶點期待「現在是搜查包包小物的環節嗎!?」
大家七嘴八舌,一邊把包包裡的東西放桌上。
桌上五顏六色,完全沒有配色的問題。
有桃紅色化妝包,上面的英文字logo是金色的。
小碎花布包,底色是很淺的青草綠,碎花有粉藍粉黃,加上一些鮮豔的橘紅點綴。
各種造型顏色的行動電源、耳機盒。
每個人的手機殼也都不一樣,素色全黑的、迪士尼圖案的、奶茶色+金鍊條的⋯⋯
「不知道怎麼配色的時候,就參考自己包包裡的小物吧!」小荳老師揭開這個小遊戲的謎底。
「我怎麼可能穿小碎花啊!?」帶著小碎花布包的同學說。
「即使不會穿小碎花的樣式,也可以參考顏色組合啊。不然你怎麼會買這個包、還帶在身上?」
「我覺得這個布包很療癒,很悠閒」她邊拿著小碎花布包端倪著。
「這樣的悠閒色調,是你會想嘗試的嗎?」
「會啊,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搭配」好的,再度讓我等到這句話。於是像串通好一般,我會很順地接著說「那就用配色1+1吧~」
當你想嘗試新的顏色,卻不知道怎麼詮釋的時候,讓這個顏色出現在兩個地方,整體的協調感就會順暢許多。
例如你想試紅裙子,無論你是搭配黑白色或粉色上衣,只要擦上紅色口紅,
或者戴一個紅色的髮飾、耳環,讓紅色裙子有個呼應,整個穿搭就有了完整度。
同樣的,如果時常需要臨時接待客戶,卻不想天天都正裝的時候,可以在辦公室擺上同色系的西裝外套+皮鞋。
即使剛好那天是穿洋裝,因為有上下呼應的配色,造型也不會顯得突兀。
除了兩個單品,配色1+1的其1,也可以是條紋襯衫中,其中一個條紋的顏色。衣服上logo的顏色,甚至鈕扣的顏色。
想像一下一件帶有金色扣子的白色襯衫,如果搭上黑色套裝可能變得俗氣,但若配上卡其色,金色扣子就會被卡其色襯托出亮點。
如果你買了一件有很多顏色設計的衣服,下半身直接從衣服上直接找出相同的顏色,配色1+1,就是最簡單輕鬆,又一定成功的做法!
深淺皆備,你就能兼容並蓄
當你擁有自己的穿搭加分公式,搭配好整套從頭到腳的配色、覺得萬無一失的時候,接下來的場景可能你也不陌生。
「到了活動場合,發現自己身上的顏色與背景相同,幾乎變成保護色快消失了。」
「要參加戶外婚禮,發現以往適合在婚宴廳裡的戰袍完全派不上用場!」
「平常代表自己形象的顏色,剛好是客戶對手的企業色⋯⋯」
想提醒你的是,你可以只有一套穿搭加分公式、只用一個顏色代表自己,但請務必「深淺皆備」。
一個好的穿搭加分公式,整套換成別的色系絕對沒問題。又或者,原本淺色的上衣、外套,要能夠也換成深色的上衣、外套。
不特別說要什麼顏色,而是有深有淺,是因為只要運用深淺,就能避免大部分的問題。
去自己沒看過的活動場合,多帶一件外套(或者圍巾),是個聰明的做法。
想想你今天站在台上經驗分享,結果身上的水藍色剛好跟背板的水藍圖案結合,遠看像是只有一顆頭在浮動⋯⋯。
這時候如果有件深色外套或圍巾,台上的你就會被突顯出來。
深淺皆備是你準備服裝時的必須,也可以是出席場合時,讓自己有改變空間的準備。
用現有服飾創造穿搭完整度:
1.同色系色調
2.配色1+1
3.深淺皆備
至於鞋子到底該怎麼配色?需要幾雙呢?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依照深淺皆備,根據自己常用色系準備一深一淺,或者乾脆就是一黑一白。
依照當天全身的色系深淺來搭配鞋子,讓鞋子擔任最佳配角,就不會錯了。
 
 
 
 

2023/07/17   ►►►

【妝髮穿搭除了漂亮,也是轉換角色的療癒時光】
「妝髮穿搭好麻煩,還要卸妝、想搭配⋯⋯」很多人這麼說,你也會這樣覺得嗎?
 
下課後我還有1個半小時才要出門接小孩,於是就卸妝並敷上冰河泥深層清潔。
很喜歡在畫上女明星的妝感後,做深層的清潔。
一方面是通常越完整的妝,上的產品越多,這時候做深層清潔滿剛好的。
但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會讓我畫上女明星妝感的工作,往往也是會需要能量噴發的場子,
敷面膜有一種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感受,無論是臉還是心情。
「都畫這麼漂亮的妝了,難道不會想說洗澡前再卸嗎?」每次跟學生分享我的一日妝髮穿搭,也總是會有學生提問。
通常我會把需要化妝的工作集合在一天,這樣是最好的。
但若像這天,下課後我就要回到媽媽行程的話,卸妝、敷臉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轉換角色的過程。
 
做個女明星妝髮,提醒自己要能量噴發,當然也享受一下這麼漂亮的自己(下課後自拍100張)。
深層清潔、敷上保養面膜,當作是工作後的犒賞自己(喔對了,其實我還吃了巧克力冰淇淋。)
最後趕緊洗米煮飯,換上平常接送小孩的便裝出門。
在電梯的鏡子裡,我又是個素顏、戴眼鏡,頭髮隨便綁起來的媽媽樣子,
但是剛敷過臉的皮膚光澤飽滿,剛上過課學生回饋到下課了還不下線的熱情,在心裡迴盪。
「妝髮穿搭好麻煩,還要卸妝、想搭配⋯⋯」很多人這麼說,你也會這樣覺得嗎?
但我卻是常常覺得,妝髮穿搭的過程,讓我能更精準、舒服地,面對生活上不同角色的轉換。
我喜歡當小荳老師,也喜歡當孩子、太太、媽媽、好朋友⋯⋯,在這些不同角色之間,我都想找到喜歡舒適的點。
就像我喜歡女明星妝感,也喜歡素顏輕鬆的時候~

 

圖)週日早上5點多醒來就睡不著了,乾脆起來寫書稿。然後赫然發現某篇標題被改成外星文(好可怕啊!不要刪我的稿
 
 
 
 

2023/08/06   ►►►

【喜歡v.s功能,哪個比較重要?】
早上出門前跟兒子說「欸媽媽穿紅色欸,你要不要去換紅色衣服跟我配?」
兒:「我沒有紅色衣服啊,只有紅色褲子。」
媽:「那好啊,你換紅色褲子。」
兒:「可是我褲子藍色,跟我的藍色手錶很配啊~」
好吧,兒子已經很會說服媽媽了。說到手錶,
是昨天才買的。我知道他很想要一支手錶,本來去年聖誕老公公要送他
但媽媽又覺得,這麼棒的禮物,不能給聖誕老公公送
有天去逛逛的時候,看到一支米奇的錶,母子都很喜歡,
無奈現場沒有新貨了,只有舊舊的展示品。
後來我們又去別處看了1、2次,都沒有適合的。
昨天又走到了遇見米奇錶的地方,兒子推推我,意思是想去逛逛。
一下樓我們又直奔手錶區,媽媽找到一個電子錶,手圍還可以調到很小,
尤其他已經可以讀數字時間了、剛剛好。
但他自己看了一支麥坤的(他甚至不知道那是麥坤,他說紅色車子),
明明就太大、而且是指針的。
媽:「這個你看不懂啦~而且太大了啊」講了好幾次,
後來爸爸也加入一起說服他。
於是他大喊:「我 看 得 懂!」
瞬間我被他的堅持說服了,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件多棒的事啊!
看了一眼爸爸,「就買這支吧。」
今天早上,兒子開心帶著手錶,但發現太大了實在不方便
於是開始囉唆、不耐煩,戴了右手又要換左手。
當下實在覺得,我幹嘛找自己麻煩!
先幫她想辦法(要他前面帶一串手珠擋著),然後再想到說,去找鐘錶行穿洞好了。
結果就是午餐前去穿洞完成。
於是他得到了一支喜歡的手錶、大小剛好,而且
一天以來他已經可以看懂幾點(幾分當然還沒辦法)。
喜歡v.s功能,哪個比較重要?
在這個例子,或者我自己大部分的例子裡,
喜歡的力量很大,有時候會補足功能、成就事情
8/15(二)早上10:30~12:30 好氣色彩妝3人班
私訊報名享優惠價2380元喔~

 

 
 

2023/08/27   ►►►

【育兒和教學的共通之處】
無論是講師或簡報訓練,都會提醒學生在舉手互動的時候,要記得說「謝謝,請放下。」
今天由3歲的小朋友為您示範,沒說放下真的有人會一直舉著噢
下午在公園遇到一個說故事&遊戲活動,兒子很融入(但坐很遠?),媽媽我就在後方這樣的距離觀察著(也不會要他坐前面,尊重他的選擇)。
除了舉手不知道要放下,知道答案都會踴躍舉手、不知道的也不會隨便跟風(這點媽媽有驚訝
很認真聽遊戲規則,只不過涉事未深常常沒真正弄懂例如玩老師說,
規則是老師說1,就起立、老師說2,就坐下。但沒有說老師說就不能動作。
他每一次都如實起立坐下(而且都記得欸),但分不清有沒有老師說的差異
後來玩木頭人,前面規則說最先摸到的有餅乾。於是就在123木頭人喊完的時候,全場靜止,他一個人奔向前方摸到遊戲阿姨
媽媽在一旁大笑出聲、拍攝者不救。
兩場遊戲都有一位活動阿姨上前協助他,我只有在木頭人該跑的timing提醒他。
阿姨是帶著他往前、我則是只用口頭說。
很感謝那位主動協助的活動阿姨,她們很用心的讓所有孩子都不會被冷落。
而我也是刻意保持距離的我的習慣是(只要是安全的),讓孩子自己先去嘗試和觀察。
在遊戲中試錯和觀察後的學習,會比照表操課還來的有印象。今天木頭人因為他最小,
有距離優勢但因此看不到後面其他人跑和停的timing、無法觀察別人,不然我可能連口頭提醒也會再等一下,等他觀察到了再看看。
公園另一邊還有手作體驗,活動老師說「媽媽可能要幫忙做喔」,
結果幾乎都是他自己完成因為在家裡他已經很熟悉用剪刀、就連釘書機他也玩過了
這兩樣物品,都是他看了我平常在用之後,自己要求想使用的。
雖然育兒經歷才3年,但育兒跟教學真的相去不遠。教學的時候,示範完我也是會刻意保持距離,
在一個「你隨時可以發問,但我不會時時提醒你」的位置(無論是實際還是氣氛距離)。
做錯一步,剛好學習怎麼修補,
在課堂上犯的錯誤都是最珍貴的、那可能是課綱裡本來沒有,額外又客製的學習
育兒和教學還一樣的是,看似保持距離,但其實我眼睛盯很緊。
觀察學習者的狀態,在真正感到挫折前出手,才不會在初學時就挫敗連連、不想學了。
也觀察學習者自己面對問題時的處理方式,作為之後安排學習進度的參考。
最後,無論育兒或教學,觀察對我來說就是最有趣的事拍攝者不只不救,還樂在其中啊
業媽媽
初級彩妝課程
一對一教學|好友團體班|週四晚上3~5人團體班
日日好穿搭。個人妝髮形象課程
一對一教學|工作坊

 

上課地點:美意好室(後山埤捷運站,走路2分鐘)
課程資訊&報名
名額有限,以填表順序安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