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
以上3項,你中哪一個?
荳3項都中
但當然不是買服飾的時候,是買水晶礦石的時候
於是我有一種,啊~原來學生的感受是這麼徬徨甚至著急啊~~~
解決方式其實就是一種,「知道自己要什麼!」
但問題我就是菜鳥啊,我怎麼知道要什麼?
每一次買回來的服飾(水晶礦石),都要好好感受一回。以服飾來說,不要穿起來不好看就丟著再也不拿起。請想想看為什麼不好看?
不合身?還是顏色不習慣、不知道怎麼搭配?
想想看有可能怎麼調整?
加腰帶、項鍊耳環,都可以讓不合身的衣服改變視覺比例。
這陣子在直播裡感受到的迷惘,非常新鮮
簡直就是快要認不出自己這樣。
平常買東西,我一向是可以5分鐘就決定的人(買任何東西都可以)。主要就是我通常不逛街,會去買就是已經想好要什麼。
有時候路過遇到可以馬上買,也是日常生活中對於物品的喜好需求很清楚。
第一次面對「天天逛街」「都是好美好美的東西」,而且
「我都沒有」的時候
好像重新學習了一次。
「多看」當然也是很有幫助的。常常會跟學生說,坐捷運的時候就是最好的學習,
看看會吸引你目光的穿搭,是怎麼組合成的。
不要只看品牌,因為你不一定可以買到一樣的衣服。但你可以組合類似的穿搭。
相信自己的選擇。這件事荳在水晶礦石的世界裡,一直執行的還不錯,畢竟我知道自己的喜好就是很怪咖
但當然還是有卡關的時候(下次分享)。但卡了半天,最後也還是回到,我是不是真的很喜歡?
圖)好久以前的照片了。最近沒有新片可用啊

湯匙耳環是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家小小金工店買的。原本是項鍊,現場請老闆改成耳環買回。我有很多耳環都是項鍊改的,
因為我知道自己比較喜歡戴耳環,尤其是單耳。
包包的織帶原本是相機帶,但對我來說有點太長,不習慣。換成包包的帶子剛剛好!
我的很多東西,都不是他原本的用途
但就是了解自己的喜好和使用習慣後,就不太會買回不合的東西。水晶礦石的部分,我還在急起直追


2021/07/14 ►►►
【小荳的風格,是什麼風格呢?】
日系?歐美?混搭?還是很歐巴桑!?
你知道嗎拜託Desigua那麼時尚耶!但是我明白
因為在台灣,會穿這麼阿花甚至閃亮的,通常是歐巴桑。
(你們全部都給我去紐約看看!)
然而我也知道,我的穿搭也不是紐約。那種真正的灑脫,
還少了許多。
其實現在我已經不在乎,或說覺得我的風格就是「小荳流」
這是一位學生說的。但十幾年前百意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常常也感到困擾。
尤其當時新秘的工作不少,對於新娘來說,能直接看到這是日系、這是韓風、歐美風,是最好的辨別選擇方式。
當時也有很多攝影師跟我說,小荳,我很想推薦妳,但妳的作品風格我不知道該怎麼介紹。

因為新秘不是我的唯一工作,當時工作量大也就有心但無力處理。另一個原因還有,
我其實有點刻意的不想定型。畢竟髮妝造型除了是我的維生工具,更是,我的愛。
就像你沒辦法天天吃相同的食物一樣。而且
同樣類型做久了真的會變成習慣,所以我也滿刻意維持各種類型的工作量。
對經營品牌來說不太好,但是對一個人的身心靈來說,
滿好的

這可能也是我工作20年,依然熱愛的原因。
這兩天的舊照片,其實本來是要講耳環。
放在桌面上很久一直沒空寫,然後,現在我忘了當初是想講什麼
就拿來墊現在沒照片用吧~

2021/07/28 ►►►
仿間大多用建立風格來形容這件事,但荳比較喜歡幫你用「整理」的。
如果今天我是在做一個戲劇、廣告的角色造型,那麼建立出他的風格,滿成立的。(甚至我們都要建立出他的生命整體呢)
但是當我面對的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已有自己人生的劇本,建立反而顯得多餘,你需要的是「整理」。
還記得Janet還沒出道時的宣傳照造型,荳帶了超多各種飾品、也有跟品牌商借的。但最後我們用最多的,仍是她自己旅行時的紀念飾品。
Janet以瘋台灣旅遊節目出道,而且她真實去過許多國家、會講多國語言,
當她在跟我說這條手飾是去西班牙哪裡哪裡買的⋯⋯,那條手飾帶給她的不只是造型亮點,更是活生生的故事和光彩。
這是我對風格的想法&感受。
既然是「你的風格」,必定有「你才能詮釋」的位置。
所以在課堂上,荳常常跟學生聊的是生活、喜好,當然包含穿搭困擾。試圖很快地在這些線索裡,整理出最適合你的風格。
但如果「我就是想改變現狀!」、
「就是不滿意自己」呢?
如果你喜歡這系列風格怎麼來,記得讓我知道,我們下回繼續這話題

圖)巨大耳環平常就可以戴啊~當時是去逛市集,超適合的,整個市集都是我的伸展台

風格怎麼來

2021/08/13 ►►►
我的右耳有5個耳洞,最上的耳洞會固定戴耳環。無論是在工作室上課還是企業講座、工作坊,之前影視髮妝要曬太陽甚至颱風天出班,
這個耳環我都會戴著。
尤其以前拍片,睡覺都沒得睡了哪有時間化妝上工,更不可能戴叮叮咚咚的配件時,
耳骨耳環就是穿搭首選。
在這個耳環之前是戴很單純的單鑽,有亮點就有效果。後來有次在高雄市集遇見這隻配單鑽的小鹿,一直戴到現在。
荳講的個人品牌形象,不是只有西裝外套和你的色彩,更多的是「你的故事」。
認識我很久的學生,一定對我的耳骨耳環很有感。不論在哪一個場合認識我,是小荳老師還是梳化小荳又或者,是在非工作時認識的朋友,
我的穿搭會因為當時的身分有很大的差距,
但這個耳環一直都在、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