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籤分組後以彩妝師為創意總監,要為你的Model找服裝、跟髮型師溝通髮型。每位同學會是一次彩妝師主導和一次髮型師協助的角色。
Model的衣服是我們要準備的,同學大都拿自己的衣服或跟朋友借,啊但是,我一個身高只有152的亞洲女孩,一來我的衣服Model不可能穿得下,二來就算穿得下,正在旅行中的我也沒有什麼可以登場的服裝可用啊!
現實給的創意靈感
那就用做的吧!製作考量,我不可能用裁縫的、也不想破壞我自己的衣服,所以所有拼接設計都用別針完成。把當時我的衣服都攤開來、決定好可用的色系和圖案,在家裡先拼接了7成後,到現場直接在Model身上完成最後3成,真真實實的立體剪裁、量身打造。
這麼一個因為現實拼湊的設計,當然不可以只有這樣,Fashion Story,Story的主軸還是要有啊。
把一件件衣服堆疊在身上,是什麼樣的意念呢?
我想到的是一個個的擁抱。
「衣服立體拼接,像朋友祝福的擁抱,也像自我的拉扯、糾結。旅行是一種,既分離又結合的活動,somehow,
離開了熟悉的一切,就找到原本的自己。」當時在筆記本寫下的創作概念
創作是最誠實的生活展現
2012那年,我在決定要結婚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在結婚前要完成去紐約學造型的夢想(一口氣講完,呼~),當時其實也已經做影視梳化12年了,上飛機的前一天晚上,刮著颱風,我還在<阿嬤的夢中情人>劇組完成一個重要場景的梳化才離開。
去紐約學造型的這個計畫,在很短時間內排開工作、獲得男友和家人的支持鼓勵,客戶體諒、各方朋友協助,以及自己的堅持,到了課程最後一個作品,覺得是因為大家的擁抱,才能讓我完成了這個夢想。
所以在課程開始初期、知道最後會有一個作品呈現時,就已經在腦海醞釀了這個Fashion Story的設計。
意外的挑戰
拍攝當天一早同學們七手八腳的都很緊張,走廊上一整排衣架是大家帶來要給Model的衣服鞋子配件等等。原本感覺滿大的教室,瞬間湧入Model們、有點擠有點吵,一組組開始進行。
就在順利完成拍攝,幫Model卸下服裝、髮型,要換組的時候,我們遲遲等不到另一位要做彩妝師的同學。
時間分分秒過去,其他組早就開始動工,但因為主導設計的彩妝師還沒到,我跟Model兩人什麼都不能做。
20分鐘後老師走了進來說「Sunya, Kate can’t make it. Could you also do the makeup ?」
那天早上紐約市中心發生一個爆炸案,交通大亂,同學被卡在車陣中無法及時趕到,於是原本是髮型師的我,突然又獲得製作一個Fashion Story的機會,只是,我必須現在馬上,
就想出內容、生出服裝。
同學們一聽到,紛紛都很熱心說「妳可以隨意用我帶來的服飾配件,妳自己去拿!」
「Sunya,我的部分做完了還有一點時間,就會過來幫妳!」
還好Model是同一位,我對她的妝髮掌握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身型經過上一套的量身打造也還算瞭解了,但是,
我要生出什麼Story呢?
推薦你接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