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燒焦味的辦公室,第一次體會「個人形象」的意思


那是一個有著夏夜晚風的天氣,在充斥著燒焦味的臨時辦公室裡,我當時是蔡瑞月老師<牢獄與玫瑰>重建舞作的服裝助理。
每週扛著舞衣穿梭在新舞台、服裝師的工作室、我家(帶舞衣回家洗),以及這個有焦味的臨時辦公室。

 

1999年蔡瑞月舞蹈社被指定為文化古蹟,但卻在被指定的隔天被縱火燒毀,即使在待重建的斷垣殘壁中,
蔡瑞月仍返台指導學生練舞,進行舞作重建《牢獄與玫瑰》,之後也繼續進行一連串舞作重建工作。」
網路上的求真百科這麼記錄,而我當時就是在那斷垣殘壁中,快樂的工作著。


小菜鳥的個人形象初登場

 

第一次接到舞作服裝助理的工作,尤其是蔡瑞月老師的舞作重建,來參與演出的舞者都是最頂尖的(其中一位就是近期大家熟知的許芳宜老師),
面對專業的舞者和服裝設計師,我這個小菜鳥一點細節都不敢馬虎,常常往辦公室跑。那天進辦公室做什麼我已經忘了,
騎著我的JOG50穿梭在中山北路的巷子裡,下車時覺得有點冷,拿了車廂中皺巴巴的白襯衫套上,就前往辦公室。

 

斷垣殘壁帶有燒焦味的辦公室,因為臨時的妝點,還有一些彩色燈泡顯得有點諷刺的小浪漫。那天大蕭老師也在(舞作重建的製作人),
她看到我大聲的說:「哎呀,果然是小荳,妳這件三宅一生的罩衫搭的真好看!」

 

「老師,這不是三宅一生,是被我壓在摩托車箱裡皺巴巴的襯衫啦~」

 

如果你認識大蕭老師,你就會知道她不是個會故意製造笑點的人,但的確常有可愛的小糊塗。那天不知道是燈光太浪漫還是怎樣,
一件皺巴巴的襯衫竟被我穿成三宅一生。雖然是個20多年前的小插曲,但卻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當時我就細想,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

大蕭老師自身的眼光和品味,以及我平常帶給人的印象。

 

也就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個人形象」是什麼意思。


圖)在紐約旅遊時被街拍,攝影師說我的穿搭花得如同人體彩繪


愛到入心的三宅一生
 

我的確很愛三宅一生的皺褶設計。

一件衣服能夠全由皺褶組成、收納成拳頭那麼小,穿在不同人身上,還能有修飾身形的立體感,根本是該得諾貝爾奬的發明。
最重要的是,三宅一生的選色和圖紋都很花,完全是我的菜。
不過他的價位並不是還在唸大學的小菜鳥可以負擔的,當時的我只能仰望還無法擁有。

 

即使沒有穿上三宅一生,但可能太喜歡、看得多,往往也能從五分埔找到花不隆咚、不對襯剪裁的衣服穿上。久了變成我的「個人形象」,
朋友看到我穿素色衣服反而會被問說「小荳妳今天怎麼了?」。

 

或許是在菜鳥時期就被大蕭老師的眼光(或小糊塗)讚美過,日後即使我擁有了三宅一生,也還是會喜歡在五分埔、各國的小店、二手店,
搜刮那些很便宜但是看起來很有設計感的服裝。

形象不是你穿了什麼品牌,而是你日積月累給人的印象。


另一件讓我體會到「個人形象」的小故事,也是發生在大學時期。

一堂傳播媒體什麼分析的課(老師請原諒我),某位同學的報告做了全班調查,選出幾個指標性人物。
其中有一項是「如果你對服裝穿搭有疑問,你會問誰?」,我高票當選。

聽到我名字的時候一秒嚇傻,因為其實沒有專心上課(所以連課程名稱都忘記啊),以為叫到我要發言嗎?還是點名?

 

那天我的穿搭絕對不符合形象顧問這個角色。因為正在做劇團的一個實驗性演出,我們那週幾乎每天中午下課,就會衝到學校廣場即興演出,很瘋。
演出的服裝就是全身黑,下身還是方便肢體活動的水褲,毫無造型可言。

前幾天我還掙扎了一下,帶著全黑的衣服去換穿。但後幾天就放棄了,穿著水褲套上方便穿脫的T-shirt
當老師問說:「小荳是哪一位啊?」的時候,我超尷尬,想說怎麼在我穿這樣的時候得金馬獎啊(並不是)。

種下一顆造型師種子

 

也是在那個都忘了課名的作業裡,才發現原來我在同學眼裡有這樣的形象。

雖然當時根本沒有人來問過我穿搭,但這個票選的確也是為我日後成為造型師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一直到今年2022
畢業都快20年了仍有大學同學找我做造型合作,這幾年來有11位同學的結婚造型是我做的。當年的票選可能只是好玩,但或許還真有參考價值!?

 

穿搭對我來說一直都是生活,

也因此當我意識到她可以成為職業的時候,早已經不知不覺有了「個人形象」。

 

個人形象是

就算你不去打造、經營,不做任何改變,你就已經有了。

只是這個形象是不是你?有沒有什麼落差?

又或者能不能進一步幫助你的事業、正在進行的計畫?還有最基本的,

有沒有融入你的生活?


如果你想看看三宅一生,這篇文章有提到我對她的愛
【荳的早餐時光】衣櫥裡的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