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問被荳延了兩個月才回答,大概也是需要兩個月的消化。
因為問題裡其實又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小疑問~
1.如果美是主觀的,怎麼辨別自己的美感(程度)?
我說美就是美嗎?
2.美感是有程度的嗎?(不然何來培養?)
3.美感到底主不主觀?
這個提問是留言在荳說荳姊的攝影,從一直被荳嫌,
變成有自己的風格。
那麼就先從這個話題開始。
這個提問最簡單回答是,因為荳姊拍出了「荳覺得美」的照片。這個美感的主觀是荳&荳姊。
當我們都很喜歡、都覺得超美的,那就是美!
(以前被嫌,現在被稱讚,就是進步)
然後剛好大家不嫌棄,也都滿喜歡的(?)
文長開始
美感到底主不主觀,荳想換一個說法,是
「有沒有感動到你」。
有些很秀場、很誇張的妝髮造型,大部分的人覺得這什麼啊~但有些人可能會感動到紅眼眶。
尤其越在主流以外的越有這樣對比的結果。因為越是小眾的認知,那個觸動越顯珍貴。(有人懂我啊~)
再這樣形容好了,番茄炒蛋,你在外面餐廳吃一般好吃的番茄炒蛋就是好吃。
但若有一天你吃到有人,煮出媽媽煮出來那種獨特味道番茄炒蛋,你會不會紅眼眶?
不過如果我沒吃過你媽媽煮的番茄炒蛋,或許我只會覺得,跟我吃過(習慣)的不一樣,甚至覺得不好吃。
所以除了主觀,
荳同時認為「美感是一種習慣和感動」。
所以當一個人說這個美而你不認為的時候,
也不用太快否定自己或肯定別人。
你們只是習慣不同而已。你可以試著去了解他的感動和習慣,
但不需要逼迫自己接受。
就如同,你覺得美,但別人都不認同的時候,
你可以管他去死做自己就好(然後就成為了草間彌生),又或者,你可以開始溝通讓他們了解你(也會變成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早期就是很用力的衝撞體制,然後才開始思考怎麼更聰明地將她的想法(創作)偷渡給更多的人。
因此後期的原點系列,是她做了許多創作後,覺得最容易傳達的圖像方式。
所以美感的培養,必須先有目標。
例如專業班,目標就是客戶。要讓新娘想預約你、讓廠商非你不可、藝人指定你⋯⋯
這個階段的目標很商業,然後其實也可說是最簡單的。
因為你觸目所及,都是現下美感的表現。
然而這也是危險的,因為既然美感是可以溝通可以培養,商人當然要不斷變換口味好讓你時時消費,
難道你要時時上專業班嗎?
(是也有老師這麼做啦⋯⋯⋯⋯⋯⋯)
所以妳有美感嗎?
或說
你有「自己的美感」嗎?
不是商人培養的,是你自己(培養)的美感。
你想要什麼樣的美感?
荳發現有不少上專業班的學生,想要的美感是,
能有正確答案甚至不加思索地完成妝髮設計或配色。
這是想要變成AI機器人吧!而且你快點放棄吧,你贏不過AI的
那不是美感那是機器人啊。
美感就是要有感受、感動。
你看到我們的速度和不加思索,是前置準備和經驗下的結果。
草間彌生若沒有前期的自我,會有後期的大眾嗎?
如果你不在剛入行的時候探索自我,難道案子接不完的時候會有空探索嗎?而你會的那套美感,
真的能讓你10年案子接不完嗎?(講10年就好)
果然是超難簡短回答的一題,今天先到這裡,
如果你喜歡這篇/類文章,不要停在這,
請想一想
你覺得什麼很美?
一個人、一張照片、一件衣服、一個故事⋯⋯
並且試著說說「為什麼」?
願意跟我分享的話我會非常快樂
害羞也沒關係,
重點在自己。
2019/05/22 ►►►
有了一張覺得美的照片還不夠,最好能說出原因,
更好是「與你相關」的原因。
上篇說美感是習慣和感動,那麼與你相關的那些原因,就是屬於你的習慣、感動。
我們其實是要在別人的作品裡,抓到自己的美感內容。
很多人說美感是天生的,荳真的一點也不認為。
至少,
每個人都是媽生的。
如果荳有那麼一點與眾不同的美感,絕對是因為荳爸媽兩位沒在管別人的家長以及永遠支持我的家庭。
這不是一生下來就決定了,
是環境的養成。
所以即使你沒有像荳爸媽這樣阿花的家長,
你當然可以為自己塑造你的美感環境。
有些人以為那就是常常逛百貨公司、買精品、看雜誌。是也沒錯,
把美的東西放在身上,就算是一種美(吧)。
但那些東西,真的跟你有關係嗎?
是你在穿戴他們,還是你又變成了只是展示他們的機器人?
許多人談論美的方式,是用一堆專有名詞堆疊出一系列好像沒錯的句子(為什麼我想到發大財)
(是啊,那就是要你不要思考的手法啊)
有些人從不講那些專有名詞,但是好美。
從裡到外從FB隨寫到作品。
活生生的美。
以前有段期間百意有專業進階班,也就是已經入門(甚至入行)的造型師的進修。
其中一項作業就是,
分享你覺得美的FB貼文,並說明原因。
也有一次是,加入10個你覺得美的粉絲頁。
帶來課堂上討論。
討論很重要,讓你不只是吃,還要能咀嚼其中的味道,甚至有能力料理出來。
好得~ 要邁入最後一篇了(竟然寫了3篇!)
最後一篇要好好回答關於美感有沒有被培養到的事情。
如果你滿想交作業的(有嗎?)
可以在社團 百意好捧油 發表喔~
我會留下討論,讓你直接體驗專業進階班
(對!手把手的真的很累,好像只開過3期之類的,就沒時間開了。最近有點懷念)
2019/05/23 ►►►
荳姊當然沒有被培養,她只是被欠揍的妹妹嫌而已
其實要別人做到自己的美感,是很變態的事前面兩篇都說了,美感是習慣和感動,
啊你感動的事情他沒有,是要要求什麼!
我知道啊~但是又好想要心裡想的照片啊~
大概也因為有老師魂,
荳能很快地溝通需求並抓到別人的美感。
所以在跟尢和荳姊溝通的時候,我會先拍一張Demo,
然後說明構圖。
這朵花要切一點、後面路要露出來,邊看著照片邊說明。
而且一定會說明這樣構圖的原因。
這樣臉朝空曠那邊才充滿希望啊
後面路拍出來才覺得有空間啊
我的衣服和這房子顏色呼應,切一點比例才會剛好啊
不管他們想不想聽,荳一定會碎念幾句因為我不是把他們當機器人,
我也想分享我的感動。
久而久之,他們真的會有感覺。
除了很基本的尢會蹲下幫我拍高
我相信他的耳朵裡,一定會出現一些我平常的碎念,
不自覺得做一些修正。
這其實跟學生被荳荼毒也很像好一點的說法是上一堂課就把小荳老師帶回家。
有了感動的分享,就會開始有「自己的感動」。
就像小時候你聽別人說故事,然後你就會想自己說說看一樣。
這點在荳姊身上比尢多很多(雖然尢比較常被我荼毒),就是自己喜好的驅動力了~
荳姊對於追求美的事物,甚至是創作,比較有動力。所以在拍照的當下,會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尢也會有想法,但就看他想不想很明顯。不想的時候就是機器人,趕快交作業。
想的時候,要他改變一下構圖,整個感覺真的就不對。最後我就還是會用他拍的那張。
其實還有一個能判斷你有沒有自己的美感的依據就是,「你腦中有沒有畫面?」
創作其實常常是去呈現腦中的畫面。
能夠呈現出來,得靠一些技術,
但腦中有畫面,就要真心。
其實荳姊就是想把漂亮的妹妹拍起來而已,
這個畫面中很難用技術說明的一件事,卻也是美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為喜歡(我),所以會有自然的情(美)感內容。
怎麼知道自己的美感有沒有被培養起來?
一定要做作品。
任何形式大小的作品。
即使就是這樣的生活照也很好。
美就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唯有不斷的去感受、創作,他也才會回饋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