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記憶中有一張照片,是荳在阿里山上的飯店寫作業。
荳爸媽從來也不限制寫作業的方式。小學的時候自己就很會安排,抄抄寫寫的作業,邊看電視邊寫。
需要思考的,則會看完電視心滿意足後,在房間迅速完成。
一直到開始工作後,才漸漸發現從小養成的「作業模式」,對於soho的工作規劃、創意發想都非常有幫助。
教學的時候,更是能運用自己「懶惰又認真」的矛盾(其實不矛盾,後面慢慢說),發展出讓學生能輕鬆學會專業的方法。
「『發散模式』也是學習數理不可或缺的思考方式。這個跟『大方向』有關。可以使我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靈光乍現。當你放鬆下來,任由思緒神遊,這時大腦就會進入發散模式。」
「放鬆,可以幫助大腦的不同區塊進行連結,產生珍貴洞見。」
你是不是有坐在桌前埋首苦讀的經驗?然後讀了半天,同一行字看了三遍還是不知道在看什麼!
其實這種時候就應該起身做別的事。
荳在讀歷史的時候也有那樣的經驗,如果當時知道這些方法就好了。
現在沒有埋首苦讀,倒是埋首打字寫文。不過寫文的規畫通常是這樣的,
吃飽,將衣服放到洗衣機,寫文。
當洗衣機噹噹噹洗好了,就是寫文暫停的時候,去曬衣服。
曬衣服的當下,腦中其實還在運轉文字,剛剛寫的,和等一下要寫的,文字在腦中繼續琢磨。
刷~刷~ 甩兩下衣服,讓皺褶甩開。
動作之間好像也在甩開文字當中卡卡的地方。曬完,心滿意足回到桌上,將文字完成。
「當你把注意力從眼前的問題移開,這時發散模式便能趁隙而入,開始在腦中大範圍搜索,尋找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當你休息完畢、回到問題來,你往往會發現,答案突然浮現,得來全不費功夫。」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點,「在腦中大範圍搜索」,所以你腦袋平常也得存放點東西才行,不光是放鬆就會靈感滿溢。
以設計來說,平常累積的美感,一些分析過的漂亮圖片、分類過的創作方式、全心欣賞享受的作品⋯⋯這些過去的資料,
如果有「完善的存擋」,那麼在你發散式思考的時候,就會跑出來回報你。
「創意是掌握自己的能力,並加以延伸。」
近幾年,有越來越清晰的肯定。雖然沒有什麼傲人的學術成績,但在學習上,不小心養成了很好的習慣與方法。
而這也是小荳老師的教學裡,很重要的一環。
不只是教技術(講一萬次了),而是教你真正的「學會」。會做、會設計、會創意、會思考。
這個專注式思考和發散式思考的理論,今年才真正讀到。但實際上百意一直在用這樣的方式訓練學生。
同學們回想一下吧,
上課的時候我們先示範半邊臉,像明星一樣感受被化妝的幸福。(破冰,卸下心防)
接著回到大桌子,自己畫半邊臉。(這個「移動」是設計好的,換位置,也換個心情)通常自己畫的開始會很手足無措,
要不求救,要不陷入思考。你回想一下,求救的時候小荳老師在幹嘛?
對,不理你。
要不就是在示範別的同學,要不就上廁所、倒水、裝忙。
因為我要你自己回想一次上妝的方式和順序。(專注模式)
然後大家都示範完了,小荳老師回到大桌子就開始閒聊,把氣氛放再鬆、回答問題
(這時候就會理你,因為你的問題通常是思考過、嘗試過了),
這時也是學生最容易發現差異,修修改改的時候。(發散模式)
因為老師就在同桌聊天,可以馬上輕鬆詢問、修改。
最後才是抄筆記。
把我們剛剛經歷的內容,簡潔的記錄下來。以備接下來一週(沒有老師同桌)練習所需。「懶惰又認真」
想要有很多的懶惰時間,就要認真的規劃,並在專注的時刻毫不妥協。
家事繁雜,但soho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家事當成發散模式的工具。如果想說「我今天要來大掃除」,
懶惰的荳應該永遠開始不了。
學習也是一樣,「我今天就要學好彩妝」,別鬧了!大腦不是這樣運作的,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透過詳盡的規劃,在嘻嘻哈哈之間,不小心學會,是林小荳畢生(要分享)的絕活~
荳的早餐時光
大腦喜歡這樣學
資奧金牌少年,在書中描述自己發展的學習、考試解題方式,也是運用大腦專注&發散的本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