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很願意在我把一變成二的路上伸出援手,但是我從零變成一的過程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啊!」
「但是,當體制開始動刀的時候,每一關,
就有一些與我相似形狀的同伴,被削去一個角。」
「太聽我的話,怎麼有可能超越我的格局?」這句來自達睿的媽媽。
荳的閱讀習慣,喜歡的段落、句子,就貼上
桃紅色標籤。日後要重新瀏覽,或者像 荳的早餐時光 寫愛句的時候能很快地翻出句子。
黃色標籤,表示自己還沒做到,想跟作者學習的地方。通常一本書被荳標上桃紅很正常,黃色也不少。若出現藍、綠色,就是覺得非常有趣的書。
綠色是做到部分或類似,因為作者的觀點特別,想要再次思考確認。有時候也會標在讀不懂、要查詢的部分。
藍色是一個中性的標籤。
好像是喜歡的,或不確定的,覺得應該多讀幾次但是標不了其他顏色,那就貼藍色吧。
通常用到藍色,這位作者的思維/著作,真的就非常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還有畫波浪線,以前遇到喜歡的句子是直接畫線。後來書櫃爆炸,開始在讀冊賣二手書之後,想更維持書的完整度。
如果一本書的標籤不多,尤其只有幾個桃紅標或甚至沒有,除非有特殊情感,那麼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功成身退,可以去讀冊造福下一位讀者。
所以現在會被我畫下波浪線的,就是確定要珍藏、重讀的書,至少3年內沒有要賣。
最後是便利貼,便利貼是用來寫下閱讀時候,腦中無法停止的想法。
常常是自問,或是回答作者、提出不同的觀點等等。跟閱讀後在這寫下的心得感想不同,
必須在閱讀時寫上便利貼的,通常是在腦中好像有記者一直嘟麥克風過來,要你表達意見。必須趕快寫下來,才能繼續閱讀。
也就表示,這本書直接讓我面對自己,而不只是閱讀一個別人的故事而已。
開場超長,因為這本書用掉了荳以上全部的閱讀工具。這樣精彩的書,對荳來說大概一年就那麼幾本。
今年的這本就是<我的未來,自己寫>,17歲資奧金牌少年,衝撞體制500天的故事。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簡稱資奧。
這個跟荳一點都不相關的比賽,我以為讀這本書只是爽看一個高中生衝撞學校體制的故事。
你們都知道,荳很討厭台灣的教育制度。結果他為我上了嶄新的一課
。
透過一顆資奧金牌的腦袋,重新認識了「考試」、「競賽」是怎麼一回事。
荳國中以前的成績都在前3名,當時宣告即使考上北一女也不念,要去校風開放的師大附中。結果成績出來,是擦邊球考上永春高中。
跌破荳爸媽哥姊老師主任所有人的眼鏡。人生第一次的大考,矇矇懂懂,大家都覺得是考運不好,我自己則是嚇傻了。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高中大概在班上十幾名的程度,原以為本來可以進北一女的成績,在永春應該名列前茅吧,沒有。最努力的一次也才第8名,才開始回想過去所謂讀書的日子,其實只是很懂得怎麼「應付」老師、作業、考試。
或者更功利一點的說,我很會猜題,很會抱佛腳。這一切在高中聯考之前對我來說都易如反掌,輕鬆取得成績,然後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到高中發現的時候,其實已經相當來不及了。
過去對史地的敷衍,不懂的還是不懂(但是現在回頭看,覺得還好當時沒讀懂那些根本錯誤洗腦的史地觀念。)
數理語文還可以,但也不再優秀,長期以來憑感覺應付考試的能力,在高中時期想要改變也不知從何做起。(尤其我還是花很多心思在非課業上的社團啊、社交啊、玩樂等等。)
考大學聯考前,自願去考前衝刺班補習,然後告訴自己,林小荳,大學聯考後,我承諾你就再也不需要「考試」了!
脫離體制後,我剩下的只有討厭體制而已。
直到讀這本書,作者 何達睿 詳盡描述了他參加競賽的策略。除了寫題時的選擇判斷,寫考古題、模擬考試狀況,他連競賽時會有的壓力、情緒、各種問題都模擬練習。
最有趣的,是他實驗出一個「血糖計畫」。
精確的評估自己吃半包巧克力效用可維持75分鐘,吃粥的話是120分鐘。
資奧競賽長達5小時,所以他除了解題的時間安排,也依照時間補充血糖,確保自己的戰鬥力一直維持在很好的狀態。
天!這倒底是一顆怎麼樣的腦袋!我一直是喜歡數理語文多於史地,數理就像推理,很有趣,只要懂了不用讀書也能拿高分。
語文有點類似的意思,這些學習都是用得到的。史地就是一個我完全無感,不知道學了要幹嘛的科目,沒有目標,用背的就只能應付小考試。
大考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複習什麼,東西那麼多,要讀那一段?
但是我常常看史地很好的同學,大考前有自己複習的韻律。
而在這本書上有精彩的拆解,算是解答了我心裡20多年的疑問。
<我的未來,自己寫>圍繞著一般人陌生的資奧主題,作者不時提醒,他的方法也可用於大考或各種競賽,荳認為他客氣了,因為對於阿姨來說,
他的書幫助我釐清了過去,
更帶我對追尋「下一個夢想」有了更清楚的頭緒。
大概因為作者才經歷過、記憶猶新,他提出的不是一個回憶過去如何努力的精神喊話,而是實際奮鬥的戰略細節。與許多成功人士的勵志書不太相同。
而且大概他畢竟還是保有孩子的靈魂,總之就是完全連上了線,打通了我好一陣子的盲點、糾結。
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