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幾年前讀(另一套)色彩書的時候,就知道古早時代紅、紫染料是來自於蟲(btw,黃色染料是來自於吃了芒果草的牛的尿),但一直以為那是古早的事情,現在應該都不是了吧!?!?
馬上從冰箱拿出櫻桃可樂來看(對! #鐵粉荳 愛喝櫻桃可樂啊),但只有寫焦糖色素,沒有標號碼。
此後這件事一定會揮之不去,肯定是閱讀這本書不小心的災難。
「不過有跡象顯示,也許人們對於胭脂紅染料地為恐終於步向衰退: 經過素食者與穆斯林的強烈抗議,星巴克於2012年停用這款製作草莓星冰樂與蛋糕棒棒糖的主要紅色食品染料。對胭脂蟲而言,這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對刺梨仙人掌來說,恐怕就沒那麼值得高興了。」
好吧。
然後硬轉回造型。
這個作品的曝光度很高,應該不用再多說明。釋出一張工作照,在成品看起來紅的暈染裡,其實是混了很多其他顏色,
金阿桃啊紫啊,一些混色會讓主色系看起來豐富,
強光下部分顏色會被吃掉,但你不能因此就只畫會被看到的顏色,
因為那小小的珠光粒子,還是會讓你妝容顯得立體、層次分明,有相同的質感。
2017/12/11 ►►►
「紫色的故事由兩大染料主導,其實是泰爾紫,財富與精英的象徵,協助建立這個顏色與神性產生連結。其二是錦葵紫,一種人造的化學奇蹟,在十九世紀時引領色彩的民主過程。」
顏色幹嘛也有民主過程!?
簡單來說,以前的紫色必須從貝類中取得,約莫需要25萬個才能成就一盎司的染料。
紫色是有權有錢的人才能擁有的顏色。
直到一位年輕科學家珀金,用化學方式製造出紫色染料後,
讓習慣從動植物萃取染料的染匠們,有了另外的選擇。
羽毛系列也是很多年前的作品,
一組是比較硬派的,從酋長發想的紫紅。
一組是輕盈軟嫩的粉紫,是鳥。
無論什麼樣的題材,都很喜歡在同一個model身上,
創造不止一種的設計。
現在回頭看,發現原來即使是彩妝作品,都還是想把這個人的不同特質擺進作品裡。
沒辦法只是把model當成畫布。
創作媒材從來就不是重點,你想要說什麼、運用什麼媒材來表達最適當,才是媒材選擇的原因。
2017/12/12 ►►►
「二十世紀初,巴布羅.畢卡索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的創作進入『藍色時期』,普魯士藍就是畫家愛用的顏色,它的透明感為畫作的憂鬱情調注入冷冽的深度。」
藍色時期的作品實在太憂鬱了,憂鬱到沒辦法挑選哪一張比較喜歡。估狗圖片出來的時候,整個螢幕被陰鬱的藍色佔據那種震撼,你們應該試一試...。
藍唇小創作是為了 #ActForBlue 的活動。
沒多想什麼,顏色調一調就畫了。
說到調色,昨天提的泰爾紫得來不易、價格不斐,今日群青也是畫家們必須珍惜使用的顏料。所以,
當時的顏料沒辦法像現在如此自由混調啊! ?
那是個怎麼樣的年代! ?
好沒辦法想像。
不是個只要有紅黃藍三原色+黑白,就能調出幾乎世界上所有顏色的年代。
2017/12/14 ►►►
「生於西元前五世紀中葉的古希臘數學家柏拉圖,堅稱prasinon(韭蔥色)是由pruuon(火焰色)與melas(黑色)混合而成。」
「......正是長久以來,對於混合藍色和黃色來製造綠色染料及顏料的禁忌。這種離譜的認知不僅延續數世紀---如上述柏拉圖的主張---同時也能看出,當時對於混和不同顏色存在著根深柢固的反感,這對現代人而言著實很難理解。」
超難理解的啊!也解答了之前紫色那篇的疑問,
紫色原料這麼難取得、這麼貴、這麼殺生,為什麼不紅+藍就好。
果然逮幾m系哩修ㄟ家甘丹!
整個文化與當時對於混色的了解,並不是現在我們身處的環境(或說我們有現在,也是當時不斷錯誤來的)。
漫畫少女系列,是很早期的玩樂之作。
model是在創意市集的攤友,她的作品讓我覺得童真又魔幻,
於是把這個想法整個設計在她身上。
另一張是4年後我們又一起玩的造型。同一個人喔!
兩次玩樂都是荳自己掌鏡,
光線取的不是很好,但很喜歡捕捉一些瞬間的動作和表情,
女生的漂亮不是擺出來的,
是在情緒過去的那瞬間,眉眼神情,
如果能捕捉到,就會覺得超開心!
(專業model就是很能讓自己的瞬間維持久一點點,而且不斷流動不同的情緒被捕捉。看專業model拍照簡直是快轉電影,有時候連在現場呼吸都不敢太大口XD)
2017/12/19 ►►►
「關於木乃伊的哪個部位可以製作出最好、最濃豔的棕色,各種意見不一,不過,大家紛紛推薦它適合用來呈現陰影與皮膚色調的半透明釉彩層次。有人建議只取用肌肉部分即可,有人則認為骨頭與繃帶都應該一起磨碎,才能展現這種『迷人顏料』的最佳質地。」
到底讀了什麼! 是驚悚小說嗎!?
有必要這麼嚇人嗎~~~
是的,有一種顏色叫木乃伊棕(Mummy),是用木乃伊做出來的。用估狗搜尋,不只找到這顏料,還發現了一間荳超想去的,
顏色博物館!!!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jvqv26.html
文章中介紹的稀有顏色,剛好都是之前提到的,
從生物取出的泰爾紫(海螺紫)、很貴的群青、梵谷向日葵的鎘黃...。
這些古早時候的顏料,就在顏色博物館裡啊~~~無敵想去!
木乃伊棕太驚悚了,你能想像嗎?
如果荳教學到一半,學生問: 老師,這是什麼色號?
荳: 木乃伊棕,用木乃伊做的喔,呵呵呵。
唯一聯想到的作品,是這個地獄來的新娘(亂講的)。
當時是在拍 #舊衣新穿 #是很時尚的一件事。
已經拍攝結束,攝影師酋酋進化妝間聊天,發現荳桌上的這個短紗,然後說:ㄟ~ 我們來拍一組這個好不好!
一開始荳其實很不解,抓不到這樣組合的感覺。
Model也嘗試了幾種不同的姿態、表情。
後來在那些擺動中,看到了酋酋想要的畫面衝突(?)
一種,好想結婚哪~ 的黑死感。
對於陽光荳來說,這真是好棒的火花。
要荳想一輩子大概也想不出這樣的作品,但因為攝影師的一個念頭,留下了不同風格的照片。
Photographer : NO.35 Studio。参拾伍號攝影棚咖啡
Model : Janet Chen
2017/12/21 ►►►
「羅浮宮收藏超過五十件化妝墨罐,『貝斯』只是其中之一......。
博物館藏中有許多像這樣的罐子,因為古埃及從法老王到農民,男男女女,每個人眼眶四周都會勾畫濃黑線條;許多人埋葬時也要帶著化妝墨罐一起入土,好在來世也能繼續畫眼線。」
終於把這本書分享完了,這是今日最誠實的心得XD
到底哪來的想法,要這樣逐章分享,並在每一章都放上同色系的作品。一切都只是因為第一章 #白 的時候,邊看邊想到 #紙花蕾絲 ,然後就這樣一去不回頭了。
由白起頭,黑做結尾。
彷彿從一切什麼都沒有,逐色累積後,成為當所有色混在一起時的黑。
從顏色的角度,去看歷史、看時事、看藝術,在FB上所寫的大概只是書的5%。閱讀的必須,
從來就不是我們在學校那樣,要背、要記年代、要小心名字很像不要搞錯。
閱讀當下,我們的腦袋被帶去了哪裡、被打破了什麼舊思維、被注入的那些觀點,
就像旅行。
閱讀還真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知道這些日子 #荳的早餐時光 ,你看了多少!?
有朋友說 #色彩的履歷書 這本實在連荳的分享都快看不下去,很難想像怎麼看那一本書XD
沒關係,喜歡哪一色、看哪一篇就好。
如果這當中能與你有一些共鳴、帶給你一點感動,或是令你哈哈一笑,那早餐時光的隨筆(是隨鍵盤吧),就更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