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創意市集的時候,做了一場服裝秀。本來應該是要藉由這個秀,宣傳自己的商品。
但我一拿到機會就瘋了,
覺得這是林小荳人生第一場秀,管他什麼商品,我要做我想做的。
而也是這場秀讓我體會到,雖然熱愛時尚、很想讓人穿著自己的設計,但我最最熱愛的,好像還是,人。
於是這場秀並不像正統的服裝秀,model應該是有一致性的妝髮,沒有,
我把她們每一個人都打造成自己獨特的樣子,
秀看起來非常凌亂
這樣以「人」,而非以商品優先的狀況,也出現在飾品設計上。
當時手鍊賣得很好,每一次都賣光光,但這不是好現象,
賣光光,代表準備的存貨不足。
但就因為每一條手鍊都無法複製,我就是沒辦法,以至於每一條都是唯一的設計,一點都不符合做生意的狀態⋯⋯。
唯一平衡了人與商品拉鋸的是頭巾,一塊布挑好之後,願意(也容易)做成很多條頭巾,而重點是,在幫(教)顧客試戴的過程,還是能幫顧客挑選符合他的花色、幫他調整適合自己臉型的戴法、以及教他造型上的變化(例如還可以當脖圍)(2006年,都還沒有脖圍這個詞呢!)。
在創意市集闖蕩2年、幫(教)上百人試戴頭巾後,小荳老師才真正誕生。
對,事實告訴她,
妳(以為)來做設計師,結果還是在做造型師的事情啊,
回去回去!
然後怎麼又從幫藝人造型,想到要做個人品牌形象,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下次說
書本連結:服裝設計之路:世界級金獎服裝設計如何深入人物靈魂,透過色彩、質地和服裝線條,打造動人的角色
早餐時光多了新配備,豹紋書架,豹紋也是2006左右貼的,當時好有時間手工
2017/11/24 ►►►
「想為電影做設計,你必須能夠設想物品在攝影機下的樣子。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設計師必須去上課,學習不同的電影底片和打光技巧如何影響服裝在大螢幕上的呈現。」
入行沒多久後,去做一部當紅偶像劇的化妝師,戰戰兢兢。就剛好是我畫的第一天,經紀人來小聲跟我說,
小荳,你好像畫太白了,鏡頭上看起來膚色不對。
鏡頭上看的確不對,但我化妝的時候是對的啊。
於是我走靠近拍攝現場,發現藝人的正前方,打著一盞超白的燈。然後我把經紀人拉過來,也小聲地跟他說,你看那盞燈......。(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服裝設計師之路>這本書裡,好幾位設計師也提到他們前置的過程,除了讀劇本、跟導演討論,和美術、燈光的事前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有點遺憾的,當時那部偶像劇的製作狀態,並沒有太多各部門的溝通。
還好的是,我那一點點念電影的思維習慣,解救了我第一天工作就被誤會的危機。而且跟那位經紀人維持某種程度的革命情感,想辦法解決現場各種問題。
(戲劇拍攝,通常以角色應該的膚色呈現。尤其等一下換場還要連戲,所以不太會因為燈光而去修改膚色。
但如果是平面攝影,或特殊的現場需求,有時候為了攝影的氛圍、效果,調整膚色而達到最後呈現結果,可能就是必須。)
梳化工作的時候,很容易看到我跟助理眼睛都要黏在監看畫面上,那麼近的確認妝髮。
因為現在大家家裡電視隨便就50吋,壓力很大啊~~~
照片中,女主角在片頭的第一個大特寫,
我拉著助理說,這個瀏海的完美弧度,可能全世界只有我們兩個知道她應該是什麼樣子,差一點點別人也不會發現。但是,最後拍到的如果是差一點點的樣子,我會睡不著覺!
於是就在導演每一次喊卡的時候,都要再次確認瀏海有沒有因為剛剛的動作而歪掉(是的,戲劇角色荳不喜歡用硬的定型液,那個太定型的感覺,根本就直接令人出戲。)。
也會拉著助理觀察打燈的方式,確認妝髮的色澤、陰影、態度是不是有被呈現,如果沒有,是要溝通、還是我們可以主動調整,在很短的時間就要做出判斷和決定。
曾經在專訪節目中,因為來賓是運動員,自備紅潤好氣色的膚質,顯得主持人膚色黯淡。燈光師調整了幾次,實在難敵人體自備的蘋果光(尤其整個節目的燈光調性又不能改太多)。
於是我趕緊拿出女藝人的打亮法寶,有技巧的輕點在男主持人臉上。並用霧狀的粉餅,輕壓一些在運動員臉上(sorry...),以平衡兩人在特寫上的極大氣色差距。
這些現場的判斷和做法,在課堂上實在很難教,狀況永遠都有最新的。但也唯有讓自己保持一定的專業程度(不只是妝髮造型),和累積應變的經驗,
那麼這些因現場狀況而調整的事情,其實就是影視工作最迷人的地方。
2017/11/27 ►►►
「我的設計由角色牽動。我的目標是透過角色穿著的服裝風格來介紹角色的身分,讓觀眾一看就能辨識出角色。」
「服裝設計師設計完整角色,設計過程從劇本開始。我會試著辨識角色的模樣,接著再找出他們居住的世界的樣子。在這之後,我開始進行研究,然後才著手設計衣服,對我來說,這個過程每次都差不多。」
我應該是少數試妝髮前,不會跟新娘要照片的新秘! ?
除了不要照片,也不問年齡、在哪工作之類的問題。甚至,
如果新娘沒有聯繫,我也不主動閒聊,FB通常也是婚禮後變朋友了才互加。
在試妝髮之前,我需要的造型資訊就是禮服照片。
當然現在試禮服的時候可以側拍,就看得到新娘穿著禮服的樣子。
早期是沒有的,婚紗公司只給官網的禮服照片。
新娘如果有自己喜歡的妝髮照片很好,沒有也沒關係。
基本上,我從她挑的禮服組合中,以及預約信件中的文字口氣,就會對這個「角色」有大致的想法,
並開始著手準備飾品、構思妝髮設計。
禮服組合,例如結婚的3件禮服。
從這3件禮服的顏色、款式、布料選擇,妳大致就會對她的婚禮想像有一個認識。
這樣的工作習慣,還真是從影視造型而來的。
你想,大明星有可能一天到晚跟你溝通造型嗎!?
沒有,你得先做好萬全的準備,在溝通的那一天(有時候就是那2小時),做出符合所有人(導演製片明星經紀人甚至一個路過給意見的某某人)想像與需求的造型。
你必須對於所有的資訊(線索),都有強烈的敏感度。
不需要人家告訴妳我想要什麼什麼髮型,從她的語言甚至LINE貼圖、身上的飾品配件或本身的髮型,大概就可以抓到她要的感覺。
為什麼要這麼柯南?直接問、要求新娘找喜歡的圖片不是比較快嗎?
有很多時候,新娘根本不知道她喜歡什麼,更別說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了。
找參考圖是造型師的工作啊!!如果新娘自己找妝髮圖,而新秘只是去把她做出來,那麼到底是誰在設計造型!?
尤其,參考圖上的已經是別的角色,別人的造型設計。
在電影的世界裡,演員的真實年齡從來就不重要。
荳認為人生也是如此。
妳散發出來的角色個性,才是重點。
我看著妳,看到妳漂亮的樣子,
不管幾歲、做什麼工作、環肥燕瘦任何膚質臉型眼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漂亮的樣子,
該被專屬設計出來。
2017/11/28 ►►►
「當你開始用設計師的眼光來觀察事物,你會發覺,只用雙眼來觀看事物,會讓人困惑且變的自私。不同層次的感知與洞察能力,可能會讓你看見的結果有所不同。」
讀<服裝設計師之路>這本書的過程,令我不自覺地也在回想我的造型師之路。尤其我不是電影服裝師,
但又為何能夠與書中16位服裝設計大師有如此深刻地連結! ?
如同之前讀<Vivienne Westwood>的共鳴,我也不是品牌設計師,那麼,我到底是什麼! ?
這個疑問在2006(還是07)年設計的衣服上,有了直接的呈現。用一顆顆漂亮可愛的小扣子,一針一線縫成問號,
放在衣服上、化妝包上、明信片上,
不斷的問號「?」
問號系列過沒多久,我就收起創意市集的品牌,在工作室固定開班授課。
丟出問號,常是已經有答案的時候(但可能當時還不那麼清楚)。
此時此刻也一樣,
能細細閱讀品嘗,並即時寫下心得分享,必定是因為已經不再掙扎自己在服裝界的位置。
不再去遙想我會不會有一個服飾品牌,也不再懊悔曾經拒絕的電影造型工作。
而終於能好好坐下來,當下,看清楚林小荳的位置。
2018,會好好把之前沒什麼時間開的「個人品牌形象課程」建立起來。
回顧過去10多年,做了各種活動、短片的服裝造型,跑去市集做品牌服飾,再跨入教學分享穿搭,
常常反省自己,為什麼沒能好好待在一個領域裡深耕?
總是做到一個程度了就離開?
近幾年,好像跟這一波網紅有關係,我發現我最在乎的就是人生。
最想深耕的就是人生造型。
別誤會了,我說的不是美妝或所謂時尚達人的網紅。
反而常追的是親子網紅(對,一開始是要看可愛小孩XD),或是插畫家、作家。
從他們的文字、相片、作品裡,深深體悟我想透過服裝造型帶給這世界的,與他們po出可愛小孩片刻紀錄的,
好像是一樣的東西。
無論是美好快樂的瞬間,或是令人深思的鋪成設計。
做出能發酵在每一個人身上的,人生造型,
正是荳此刻的定位。
所以不是把現下潮流套在你身上、不是要你學什麼基因色彩只能穿什麼顏色、更不是重新買一堆衣服。
讓你發亮的是,你那別人無法複製的人生。
個人品牌形象課程,
不用一直買衣服,
教你為自己搭配的獨門訣竅!
▶️洽詢洽詢&報名>>http://goo.gl/uNzm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