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幕後】自在形象202312

2023/12/21    ►►►
昨天開工介紹大家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想哭了
這次團隊彼此不認識,但對我來說,每個人都是萬中選一。
最久的視覺統籌Nic認識20幾年,兩位攝影師 Vika、黑貓隨便算也是超過10年(謝謝兩位攝助小穎、暐純),
攝影棚老大馬克也是10幾年來看我長大啊
根本不在這個產業、臨時被我求救當製片組的顏祺也是10幾年交情。
助理莉蓉6年在這團突然變得年輕?(本來就年輕,她大一就跟百意合作
唯一剛認識的是model翊庭,開拍前一個月我們才初次見面,但是
光看到她的IG照片裡一個眼神,我就知道是她了!
再看她整理給我的穿搭照片,根本一見如故
壓力巨大的拍攝計畫,但應該是我在片場最開心放鬆的一次。
我是個很怕麻煩別人的人、內心小劇場又很多、對畫面的堅持常擔心是固執⋯⋯
以前我常常會在一些小地方妥協,只因為不好意思再多要求一次。
這次被大家照顧著,每個人都以一種「我懂妳」的溫柔,支持每個小細節。
成果我喜歡到,捨不得先曝光一點點
大大感謝鳳儀總編從一早陪我們到最後,
出書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超過10年的想法,以為都要放棄了
鳳儀總編從我提案的那天開始,總能用精準的眼光,彙集我的內容、拉出亮點。
這次拍攝計畫不小心搞大了,我有點焦慮的跟總編和編輯更新進度,
改了圖文順序又改回來、再試圖說明我想改但又改回來的原因。
鳳儀總編最後說:「小荳,現在的圖就是全新的一章,我們之前討論的妳就忘了吧,
放手去做!」給焦慮的我一些讀者角度的提醒,然後到場支持
昨天收工的時候,我終於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找這些人、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
妝髮穿搭就是一件這麼好玩、這麼有靈魂有故事、這麼吸引人的事。
我想用照片傳達的,不只是穿這個配那個、妝怎麼畫、髮品買哪個,
而是
讓你直接被畫面衝擊而且動心。
先喜歡,就會想要行動了!
謝謝我的夢幻團隊

 

 
 
 

2023/12/26    ►►►

【老派但是超有效能的工作法】
新書的拍攝計畫,從前製到完成只有一個月。
這當中包含從我1人召集成9人的團隊、各專業溝通調整,完成27套造型後還有場佈道具⋯⋯
時間很趕,造型前製只有我和翊庭(model)、Nic (視覺統籌)一起進行,
第一張照片裡的莉蓉(造型助理)、顏祺(場控)都是第一次看到服裝。
 
但接下來8小時的拍攝裡,她們都能提早準備下一套服裝給model、跟我確認配件細節、
甚至抓出我少排的一套造型還有重整現場的臨時調度。
莉蓉跟我工作多年,但顏祺原本不是造型組,跳下來支援也能無縫接軌的方法就是
把安排好的服裝照片印出來貼在牆上。
「蛤?就這樣?」
「用 i Pad 看不行嗎?」
i Pad 也不是不行,但就沒這麼好用。
貼在牆上的服裝圖,拍攝前已經傳給每個人,當天每個人手上也有與任務相符的圖片資訊。
例如攝影師有服裝拍攝順序、側拍攝影師有需要畫面list、每個人手上也有當天流程表。
而貼在牆上就是方便共同確認、調整、再次溝通。
所有人能同時一起看是重要的,不只是資訊,還有工作氛圍。
另一個好處是,面對牆壁思考,比面對3C還要專注
這點跟便利貼思考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面牆,把所有的服裝照片貼上,需要考量前後的髮型有沒有重複太多、
想要呼應的配件有沒有用到等等,都能一目瞭然。
拍到中段我的腦袋已經不好使大家都要跟我確認細節的時候,
我就會回到這面牆前,一邊說明也再次前後確認沒有遺漏。
收到側拍照,覺得那一整面牆也像是已有靈魂的作品本身,
跟我,和現場所有的創作者對話著。
不確定在人手ㄧ機的現在,這麼老派的做法,是不是還流傳著
但真心分享給
尤其是短時間聚成的團隊工作,一面牆凝聚的不只是牆上的資訊而已。